2020年10月16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專委會”)組織編撰的《中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藍皮書(2020年)》(“《藍皮書》”)在南京正式發布。
《藍皮書》針對當前我國日益突出的大氣臭氧污染問題,以政府管理人員、專家學者以及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研究的技術人員、大氣環境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和社會公眾為主要對象,從我國臭氧污染問題的基本認知、現狀與演變、成因與來源、臭氧及其前體物防控技術進展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現階段對于我國臭氧污染問題和解決方案的科學認知,進而提出我國臭氧污染防治策略建議,并通過介紹典型區域和城市臭氧污染防治的實踐經驗,探討我國臭氧污染防治的路徑和啟示。全書共分七章,涵蓋我國臭氧污染問題的基本認知、現狀與演變、成因與來源、技術與管理、行動與路徑以及探索與實踐等內容。
第一章概括介紹了臭氧污染問題的重要性、我國臭氧污染的基本認知和臭氧污染防治面臨的重大問題。
第二章介紹了2019年我國臭氧污染的狀況、2013—2019年我國臭氧污染的時空演變趨勢和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臭氧污染的比較。
第三章介紹了臭氧污染形成的化學機制、影響臭氧污染的氣象及氣候因素和臭氧污染的來源。
第四章介紹了我國光化學污染監測和預報預警技術、臭氧前體物控制的政策與標準規范和臭氧前體物控制技術。
第五章介紹了發達國家臭氧污染防治歷程和經驗、現階段我國臭氧污染防治的行動和措施,并初步探討了我國臭氧污染防控路徑。
第六章介紹了近年來珠三角、長三角臭氧污染防控區域實踐和上海市、成都市臭氧污染防控城市行動。第七章總結了《藍皮書》的主要內容,并對下一步臭氧污染防控提出了建議。
《藍皮書》由北京大學張遠航院士擔任主編,全書歷時13個月,凝聚了專委會20余家成員單位及百余名專家學者在大氣臭氧污染防治方面的科學共識和實踐經驗,旨在促進我國臭氧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為推動我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指導。